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赏析(老舍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

   来源:黔优网责任编辑:优优  时间:2023-11-30 20:35:07 浏览量:13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莫过于春节了。在每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

老舍先生在1951年写了这篇散文《北京的春节》,让我们看到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感受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下面大家跟随杜du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的学习吧。

一、学习目标

1.会写蒜、醋、饺、摊、拌、眨、宵、燃、贩、彼、贺、轿、骆、驼、恰15个生字。

2.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3.了解课文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以及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5.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二、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至1966年,原名舒庆春。

老舍是他的笔名,他是北京人,中国现代的小说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语言问题》中说道: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三、字词的学习

1.本课生字组词:大蒜、腊八蒜、米醋、陈醋、饺子、水饺、摊开、摆摊儿、拌菜、凉拌、眨眼、眨一眨、宵夜、元宵、燃放、点燃、商贩、贩卖、彼此、顾此失彼、贺卡、祝贺、花轿、轿子、骆驼、恰巧、恰好。

2.词语解释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的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四、课文的学习

1.课文结构

本文一共有14个自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时间跨度非常大,内容很丰富,全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

(作者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等等,都是为了春节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9、10自然段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11自然段写了初六店铺开张的情景,12、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就结束了。

2.写作特点

课文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其中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春节习俗的就是“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这几天。

这几天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就把它当成重点内容来进行细致描写,就是详写部分。

即使作者详写这几个日子,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这些日子中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来写,以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五、课后习题

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作者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个日子。

略写了“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两个日子。

作者采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好处是突出最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第一个句子体现的是儿化韵,儿化韵可以让事物变得可爱、好玩儿。

同学们可以去掉儿化韵来读一读,前后做一下对比,就能感受到儿化韵的特点。

在书中还有类似的语言,比如:老年间、一擦黑儿、摆摊儿。

第二个句子,加点的词是“闲在”,它是北京方言,北京方言的特点是接地气,让人听着亲切而舒服。

如果把“闲在”换成“悠闲”,大家可以去读一读进行对比,会发现换成悠闲后,就缺少了乡土气息,显得太正式了。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赏析(老舍北京的春节句子赏析),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6271.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