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 “无性别主义时尚” 不似几十年前那般 “定制”、“昂贵”、“小众”,反而渐渐走进了时尚产业的主流对话。不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运用这个概念进行创作,很多高端零售商也打起主意,来迎合有 “无性别” 服饰购买欲望的买家。比如 “高端玩家” 奢侈品购物网站 Matchesfashion,在 2018 年时就与 BURBERRY 合作推出了一个 “Unisex” 联名系列。与其它很多具有无性别主义特性的服饰一起在男装与女装列表下同时销售。
GUCCI 虽然不是彻底的 “无性别主义” 品牌,但 Alessandro Michele 手中的 “NEW GUCCI” 无论男女装都有着同样极端的华丽繁复。性别界限上的模糊加之 2017 年开始合并男女时装秀的举动,引发了无性别主义将有进一步XXX化演变的争论。但刨除这些晦涩的概念,GUCCI 销量的节节攀升仿佛佐证了“无性别主义时尚” 对商业来说是个好兆头。道理也很简单,相比为单一性别设计的服饰,这样的服装同时拥有多种性别的广阔市场。
无性别主义之于商业的影响也在推动购物方式的变化。位于纽约 684 Broadway 的 “The Phluid Project” 是去年开设的一个无性别主义商店。店内不刻意划分男女装区域,使用无性别人体模特展示服饰,销售的也全是 “无性别” 属性服装。用创始人 Rob Smith 的话说,这是为所有性别的人提供的自由空间。像 The Phluid Project 这样的商店作为一个启发,对于时装销售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挑战。在未来,当你与异性友人相约购物,但进入商店后 “他向左,她向右” 的糟糕购物体验或将一去不返。
世上所有的事都有两面
另一方面,在商业利益促使下,有很多品牌盲目地加入 “男女皆宜” 大军。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它们其实并没有多少考虑。例如 H&M 和 Zara 近些年都推出了 “Unisex” 产品线,这些系列通常包含连帽衫、运动衫以及 T 恤等单品。但它们并不真正属于 “无性别主义”,实则是披着 “无性别主义” 的外衣的“男装”。
这是很多零售商的正在做的事情,女孩的衣服只出现在女孩身上,但男孩的衣服适合每个人。时尚圈的无性别主义演变至通俗层面有趋于男性化单边发展的可能性。刻意抹去女性化元素可不是时尚界所期望的 “无性别主义时尚”。
为什么女性通常可以毫无顾忌的穿着 “男装”,而男性穿着 “女装” 则不易被认为是简单的时尚选择?如果牛仔裤可以成为*男女皆宜的单品,那么阻止裙子拥有同样属性的文化障碍是什么?法国君主路易十四引领的男士高跟鞋风潮从何起成了女性专属,它为什么不能适用于每个人?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打破服饰在 “男性” 和 “女性” 间的传统意识形态?这都是无性别主义留给当代人继续思考的问题。
由 J. Walter Thompson Innovation 集团所调查的数据表明,38% 的 Z 世代与 27% 的千禧一代强烈同意 “性别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定义一个人”。一种非固化的思维方式已在这个行业里生根发芽,更多的人能够理解 “无性别主义时尚” 的概念,也愿意穿上一件 “无性别” 属性的衣服。即使当下的性别流动性不是什么新发明,但如果整个时间线可以视为一种进化,那么每一个此刻都是关键性的。一起缓慢地推动着 “A Better World,一个可以改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