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大方县为什么叫大方(大方县名的来源)

   来源:黔优网责任编辑:优优  时间:2023-10-09 16:22:10 浏览量:252
导读: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东临黔西,北枕金沙,西抵毕节,南隔六冲河与纳雍、织金相望。县境属霒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地带,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地、坡地、丘陵、洼地、坝子、河谷交错分布。总面积3500.75平方公

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东临黔西,北枕金沙,西抵毕节,南隔六冲河与纳雍、织金相望。县境属霒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地带,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地、坡地、丘陵、洼地、坝子、河谷交错分布。总面积3500.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6.76%,平地占3.24%。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08.8米,大部分地区在1400~1900米之间。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日照1335.5小时、气温11.8℃、降水量11808毫米,无霜期254~325天。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偏多,时有低温、冰雹、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有一定影响。

大方县 名来源于筑城将官的姓氏。崇祯八年(1635年),镇将方国安奉命建大方城为屯军城堡,建成之后,取名大方城。元明两朝,大方城均为贵州布政使水西宣慰司属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

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并设大定府于大方城,意为永远平定叛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八年(1730年)复升为大定府。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大定县。因原名有镇压少数民族之意,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故有今名。

大方县境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秦至宋代先后属汉阳具、平夷县、平蛮县、卢鹿部、姚州、郝州、罗氏鬼国;元、明两代先后隶亦奚不薛宣慰司、贵州宣慰司、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五年(1666)置大定府,二十六年降为大定州,雍正八年(1730)复升为大定府。民国3年(1914)废府,设大定县。民国30年划出37个联保,分属新置的纳雍、金沙两县。1958年改名大方县。1991年末建镇并乡撒区,将原14个区(镇)、108个乡(镇)改划为36个乡镇。全县有20.03万户,83.82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39人。在总人口中,彝、苗、白、蒙古、仡佬等22个少数民族占30.5%,农业人口占95.6%。

大方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石达开部及缘军、号军苗族起义军、杠军先后经过和转战县境。岩大武率苗族起义军攻占府城后,坚持200多天,有力地打击清王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简书等发动起义,成立“大定军政分府”,后被保皇势力镇压,谭冠英、简忠义英勇牺牲。

1935年4月和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到达大定,播下革命火种。红九军团和红二、六军团在猫场、黃家坝、将军山等地战斗中重创国民党军队。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组建革命群众组织和游击武装,开展创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众多背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1939年建立中共大定支部,领导师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3年,县境羊场坝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内建立中共组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成功地组织开展维护职工权益和解放前夕护厂斗争。解放初清刺国民党留下的政治土匯,历时一年多,经过近百次战斗,歼匪000多人,有70多位革命烈士壮烈牺性。

大方县城为贵州省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位于城北。奢香博物馆收藏有西南地区各种彝文典籍和族文物1000多件,是研究族文化的重要场馆。县境的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层衙遗址、阁鸦驿道、千岁薇摩崖、大渡河桥碑是全国著名的张族文化遗存。“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滨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以及原中共中央頭问委员会常委肖克老将军题写的“将军山之役纪念碑”、原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青题写的“红九军困猫场战斗烈士纪念碑”和“黄家坝阻战纪念碑”等是红军转战大方的实证。

县境古建筑甚多,清代所建城郊东山联璧塔、西坡扶风塔、南岭奎络塔仍巍巍屹立。斗姥阁、文庙、莲花塘等多处古建筑仍有迹可寻。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定城九十九并叫以及各式古朴的文碑刻、白族棱嘉,满族花纹等,为研究西南各民族历史文化提供丰富资料。

大方教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各族人民在与中原交往中,不断推进敦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明代奢香送子赴京入太学,清代有翰林3名,进士23名、举人268名,民国时期赴日本,美国留学生19名。解放后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仅1977~1991年就向国家输送大学本科及专科学生1935人,留学生也不断增多。大方是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电教实验县之一,又是贵州省农村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县,1989年建成县电化教中心,向18个教学点输送电化教育节目。1991年建成县教育电视台,电化教学面进一步扩大。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逐步增加。1990年,全县有各类各级专术职称人员4127人,QD-1型火管平走式烤房研究推广应用等3项科研成果获省奖。医疗卫生机构遍及城乡,设备不断更新,至1991年有医务人员1332人,法定传病已基本根除。

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主花区位于县境东南部,每年4月花季,20余种杜鹃花争妍斗艳,杜鹃花的传说和“插花节”的歌声娓娓动听,“火把节”之夜更增花区节日气,一年一度的4月16日杜花节最受中外游客向往。油杉河、公鸡山,母鸡山风景的奇妙故事引起游人悬念,贵州十大风景点之一的“九洞天”是世界溶洞奇观,建有全国最大的溶洞电站,新西兰、中国溶岩洞穴联合考察队考察后认为可与南斯拉夫的波斯托依洞媲美。抗日战争时期兴建的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乌鴉洞、清虚洞向游人诉说当年特殊条件下的航空工业史。仙宇洞“十二厅”、玄固宫、四方洞和油杉河原始风光等均具有与众不同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大方文化艺术事业源远流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蓬勃发展。明清有诗文3卷,清代翰林吴兰芳、黄世观、章永康等有多种著作传世。章永康的《瑟庐诗草》、《楼词》和女诗人周婉如的《吟秋山馆诗词钞》、陈枕云的《滴碎愁心集》在省内外有影响。大方农民画著称全国,1988年文化部授予大方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号。农民画作品曾多次选送北京和上海、广州、西安、长春、香港展出,《放牛》、《漆林曲》等4幅获全国一、二等奖,《巧手》等23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大方灯谜普及内,历久不衰。1987年县灯谜协会参办贵阳元宵谜会后,大方灯谜走向全国,知名海外。1979年以来,有142篇文学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有100多件刺绣染、根雕、泥塑、书法、摄影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其中:两件苗族刺绣作品获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10幅撥影作品被选送美国展出。创作演出的少数民族舞蹈《打亲酒》、《普米阿美》分获全国优秀奖和一等奖。大方诗词学会被中国诗词学会接纳为团会员。1991年,全县电视覆盖率达75%,有线和无线广播混合覆盖率达78%。

大方解放42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目前基础设施薄弱,基础产业滞后,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未形成商品优势,经济支柱单一,缺乏强有力的后劲产业,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低,横向差距很大,仍处于贫困地位。全县人民正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振奋精神,同心协力,实施科教兴方、综合开发的战略,强化农业为基础,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经济素质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步伐,为振兴经济,兴方富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奋斗。

 
 
 
没用 0举报 收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大方县为什么叫大方(大方县名的来源),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show-251666.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