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lCrl8Ni9Ti不锈钢进行试验表明,加热温度超过1200℃以后,α相的数量增加较快。因此,奥氏体不锈钢的始锻温度不应超过1200℃。
除了用钛、铌等元素稳定化了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含碳量特别低的奥氏体不锈钢以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的终锻温度,都应高于敏化温度(这一温度在815℃~480℃,在此温度保温将有铬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前两种钢的终锻温度也不能太低,过低则变形抗力大,而且在700℃~900℃区间缓冷会析出δ相,锻造时容易开裂,所以终锻温度一般都取900℃。
奥氏体不锈钢若发生渗碳,便要引起形成碳化铬,使奥氏体晶界贫铬而降低其晶间抗腐蚀能力,因此这类钢加热时要避免与碳接触,也不可采用还原性气氛;锻后应快冷通过敏化温度,以免析出过剩相而降低耐蚀性。为了提高抗腐蚀能力,使锻件在变形和冷却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溶解到奥氏体中去,还应进行固溶处理。
锻造操作要求:
①不论是铸锭或锻轧坯料的表面缺陷(超过规定数值时),在加热前必须用剥皮或其他铲除方法清除干净,否则会在锻造中扩大,造成锻件报废;
②锻造铸锭时,因铸造组织具有偏析及粗大的柱状晶和碳化物,开始时先以小变形量轻击,待塑性提高后再重击。拔长时应沿轴向不停地翻转并送进坯料,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锤击;
③选择适当的锻造比,锻造铸锭时可选用6~8;对经过锻、轧但粗晶的材料可选用4~6;在一般情况下锻造比≥2;
④设备吨位的选择较普通钢材大一级,以克服较高的变形抗力,达到锻透并细化晶粒的目的;
⑤终锻温度时的变形量,不允许在临界变形程度范围内,以避免晶粒粗大。
铁素体不锈钢加热时,晶粒特别容易长大,由于铁素体不锈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无同素异晶转变,不能通过热处理来细化晶粒,因此,这类钢的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应低于1150℃。为了防止晶粒粗大而使钢变脆,其终锻温度及变形量也要严格控制,终锻温度一般不应高于900℃,变形量不低于12%~20%。
铁素体不锈钢的另一个特点是,当在475℃左右保持时间过长时,会出现475℃脆性。因此,锻后必须快冷(空冷或水冷),以便很快的通过475℃脆性温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