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工艺对产生毛刺和震痕的影响
在挤压铝型材时,粘铝是造成毛刺和震痕的主要原因。如果金属液流的温度过高、流动的速度过快,就会导致模具变形的程度增加,这样容易形成粘铝现象。而且,这样还会使铝型材的变形抗力相对增加,从而在模具内腔的金属死区内更容易形成粘铝。另外,如果铸棒的温度、模具的温度、盛锭筒的温度三者之间相差过大,也容易产生粘铝问题。
在模具投入生产前,一定要使用指定的模垫或专用垫进行保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模垫、专用垫和模具之间的配合是否存在间隙,是否有撞击位、裂纹以及由于退火而产生的凹痕等。如果某一个工件的端面不平,在挤压生产过程中,就会给模具的弹性变形留下空间。
挤压工艺造成毛刺和震痕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在挤压机出口处按装白色灯光,以便“明察秋毫”,及时观察到“毛刺”的产生情况。
然后,就是要根据“毛刺”问题的实时情况,以及根据铝型材的挤压系数、型材断面情况、模具情况、设备情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挤压温度、铸棒加热温度、模具温度以及挤压速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
随着一次上机生产棒数量的增加,工作带的温度会上升,这样会导致铝水与工作带的摩擦加剧,使工作带硬度下降,表面变得粗糙,积铝越来越多,从而形成毛刺和震痕。因此,对一次上机生产的铸棒数量进行限制时非常有必要的。
挤压铝型材的操作人员应在加工开始前,对模垫、专用垫、模具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进行检查。如果存在间隙,可以采取磨平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磨掉的量过大,模垫和专用垫不能立即投入生产,必须要进行加温后,再重新投入生产。
模具的挤压中心位核挤压杆的位置一定要正。假如模具中心位不正,棒皮就容易进入模具内;假如挤压杆的位置不正,盛锭筒的筒壁会把本应倒流的杂质送入模具。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积铝”,从而造成毛刺和震痕。
在实际加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牵引机刚锯完型材时,在出料口的型材当即产生一个“震痕”。这是由于型材的晃动往往会将空刀的“积铝”瞬间带出,从而形成“震痕”。因此,在挤压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尽可能地避免型材发生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