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姓胡,村民们都称他为胡大爷。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吃过不少苦。那时当地的农村,缺粮是普遍现象,不少人放了中饭碗就要借晚餐的米,而胡大爷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上山开荒,他比别人多开一点,出外做工,他又比别人早去一个时辰,就这样,日子渐渐转好。
胡大爷尝到了勤劳带来的“甜头”,结婚后,他和妻子用勤劳的双手拉扯大1个儿子和3个女儿,如今,老人的大孙女26岁,在县城上班,二孙女23岁,在北京工作,小孙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村民们见到胡大爷,都说他儿孙满堂,该在家里享享福,颐养天年,然而,胡大爷却仍然舍不得不放闲。
胡大爷50岁那年,他看到村子里有不少废纸、塑料瓶等废品,这些废品丢在外面影响环境卫生,于是萌生收废品的念头。他走村串户对村民们说,把废品留在家里,他定期上门收购,胡大爷的举动得到村民们的拥护,因为废品卖出去不仅增加一点收入,而且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大大改善。
此后,胡大爷把收废品作为“职业”之一,每月都推着板车到温泉、莲云等乡镇10多个行政村收废品。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村,再把收来的废品送到废品回收站出售。老人清楚记得,他开始收废品的那一年,大孙女出生,他用收废品卖废品的钱给孙女买了玩具。
这些年来,胡大爷收废品有几个特点,一是自己不带秤,在哪家称废品就用该户人家或附近村民家的秤;二是废品称好重量后,要把秤拿到村民面前让其核对重量;三是村民家屋前的塑料瓶等,他从不随便拿走,而是捡起来拿到村民家和废品一起称重并付钱给人家。
一些小孩子喝饮料收集起来的瓶子,老人照样付钱,童叟无欺。他说,对于小孩子卖废品,按照正常的价格还要多付一点,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图为胡大爷付钱给一名十岁的孩子。
4年前,胡大爷的妻子去世,老人和孩子们一起办理完后事,又开始收废品。多年来,农忙季节,胡大爷还插秧、养蚕等,样样活儿都干。今年,胡大爷种植了一亩多水稻。据胡大爷介绍,他现在能扛一百多斤的重物。图为老人扛着成捆的纸板健步如飞。
每到一个村,胡大爷把板车放在集中点,从东家扛出一捆,西家扛出数十斤废品,然后集中到一起绑在板车上面。“孩子们都有工作,按照现在的生活条件,我不干活也不愁吃穿,不过,我喜欢干活。”老人说。
如今,胡大爷和儿子一起建造了漂亮的楼房。在老人的影响下,儿子、孙子、孙女等都很勤劳。胡大爷逢人就说,幸福的生活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别人跑步健身,而他把干活当作锻炼身体,每天生活得很充实,而且身体越干越强健,多年来,从未生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