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类似的“非典型就业”事件层出不穷,有卖红薯、卖猪肉的,也有擦皮鞋、做保姆的,其中不乏知名高校、重点大学的学生。
尽管如此,社会各界的反对声音仍不小。有人表示,“打死我也不会去收废品,哪怕一年有百万元的收入。”笔者以为,工作无贵贱,重要的是如何干一行、爱一行。其实,从事废品回收,并不意味着自身能力不行。这位“垃圾哥”正是因为有知识、有经营理念,才能将废品的价值最大化,才能变废为宝。
在就业压力大的当下,这些“非典型就业”的大学生无疑给人启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应调整心态,找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坦然面对偏见。只要正大光明地劳动,即便收废品又何妨?只要发挥聪明才智,也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