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傅村镇祝家村有一个废品集散中心,这里的40多户人家都以收废品为生。邓书卫是其中唯一一个大学生,他利用所学知识带着家人、亲戚在垃圾堆里淘金子,人称“破烂王”。在他的心中,废旧物品回收是一项有着广阔前景的事业。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是如何走上与垃圾打交道的道路?记者走近邓书卫,来了解他的故事。
一辆平板三轮车、一把秤、几个蛇皮袋就是邓书卫收废品的全部家当。我们见到邓书卫时,他刚刚从厂里收了一车 废纸箱回来。“你们来得正巧,等下吃完午饭,我还要出去一趟。”邓书卫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是淡季,本来没什么生意的,可前两天有人在网上看到我的信息,就直接联系我去处理他们不要的废品,大热天的是很晒,可有活干就又来劲了。”
“我收废品
是干回老本行”
邓书卫的家乡在安徽省亳州市一个偏远的农村,4个兄弟姐妹中,邓书卫排行老大,家庭经济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地里没什么收入,大家都出来打工了。”7年前,邓书卫的父母带着一家人来到浙江打工,实际上也没能找到好的工作,最后一家人就在金东区傅村镇祝家村收起了废品。
2003年,邓书卫考上安徽城市管理学院,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是偶然的原因,我可能成了一名白领。”邓书卫的父母罄尽所有供他读完大学,也是希望儿子毕业后能找份体面些、工资高点的工作,通过知识来改变靠收废品为生的生活。大学毕业后,邓书卫成功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员,可是做得一直很不顺。最终令他改变主意还是被骗去做传销以后。2008年底,有同学鼓动邓书卫去江西景德镇赚大钱,几个月后他才发现做的是传销。“我偶然间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介绍传销和直销区别的书,当时知道自己做的是传销后,心里就很不好受。”说起当时的经历,邓书卫现在还是一脸懊悔。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被洗脑了还不知道。想方设法逃出来后,邓书卫摆正了心态,决心自主创业,可一开始却为不知从何下手发愁,最后他接受了父母的建议,来金华创业。
“来到金华后,我发现这边发展很快。”邓书卫说,短短几年时间祝家村不但通上了公路,周边还冒出了很多中小型企业,这些都是创业很宝贵的资源。结合自己家里和周边的情况,邓书卫决定就做废旧物品回收。“我收废品是干回老本行。”邓书卫这样解释道。
通过网络招揽生意
邓书卫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式的人,他收废品的方式也是另辟蹊径,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网上注册了个人的信息。如今,只要搜索“金华废品回收”,邓书卫的个人信息就会直接跳出来,有废品要卖的人可以直接联系到他。“现在是信息时代,利用网络才能赚大钱”。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邓书卫相当自信。
记者问他:“在网上吆喝,真的会有生意吗?”邓书卫微笑作答:“还是很有效果的,没几天合肥就有一家公司联系我,说有十几吨的废铜线要处理,可惜资金不够,只能放弃了。”好不容易等来的大单子,就这样放弃了,邓书卫并不后悔。“现在还处在锻炼阶段,网上的信息也不全都可靠,会有被骗的危险。”
“不过,这至少证明了我的思路是对的。”邓书卫说,网上主动联系的卖家都是急着出手的,成功率比自己找的客户要高。没能做成完全是因为现阶段他实力还不够,做不了这么大的单子。不过,这几天,邓书卫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成立一家 废品回收公司,把祝家村40多户人家都集中起来。“这样有大的生意,大家分工一下,就能接下来了,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小小废品中的环保梦
说话间,邓书卫和妈妈熟练地将捡回来的一蛇皮袋的塑料袋倒在了地上,细心地将其中干净的塑料袋挑出来。“别以为塑料袋就是不可降解的垃圾,这些袋子能够卖到两块钱一斤呢,通过高科技还可以直接提炼出石油。”邓书卫说,经过一年多时间和废品打交道,也慢慢摸出了一点门道。
邓书卫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废品直接称为垃圾。“我每回听到就很难受,这些只是破旧的物品,只要分分类就可以重新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能延长一些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年限。”在邓书卫看来,废品也是宝贝,还可以多次利用,正好响应了现在的“低碳生活”号召。
采访结束时,邓书卫说,成立一个废品回收公司并不容易,但他有信心在这里闯出一片新天地。“赚钱也不是我决定做废品回收这一行的唯一目的。”邓书卫笑道,多做做环保知识的宣传,总有一天,大家会认识到废品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