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纵一横,三排平房,房子之间种着蔬菜,锈迹斑斑的大门用木桩顶着。这就是王自新位于北京大兴的 废旧电池仓库。
“这个仓库放了100多吨干电池,主要是做实验用的。”王自新指了指外面他那套获得国家专利的干电池真空热处理设备。设备比仓库还高,没有地方存放,已经风吹日晒五六年了,绿色的油漆斑驳脱落,电箱上的塑料包装已经老化成条状,随风飘摇,唯有设备顶端红色的“先锋号”三个字还是那么醒目。
“我打算最近把它卖掉。”王自新的语气有些无奈,“这套设备从研制到投入实验,共花了8万元,按废铁卖也能有1万多元吧!但最好还是能够拍卖掉,毕竟这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干电池真空热处理设备。”
数次打击
上世纪80年代,王自新靠做建材生意积累了第一笔财富。1999年,一本杂志上“全国废旧干电池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句话,引起了王自新的重视。他记得1996、1997年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废旧电池回收宣传,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就联合了几个亲戚决定投资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
“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土地。”真正去研究干电池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后,他更加感觉到回收处理的重要性。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年消费电池98亿只,折合20多万吨。他算过一笔账,因为电池不回收处理,我国每年仅锌一项就有4万多吨被白白浪费。
经过半年调研,他发现,“废旧电池处理要走产业化道路,建立从宣传、回收、处理到产业政策支持等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n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