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能源汽车补贴在“退坡”,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依然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7.8%。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企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6月16-18日,第八届深圳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和2017深圳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博览会上,特来电、科陆、科士达、聚能新能源、友邦电气、聚电科技、英飞源、容一电动等充电设施企业在本届展会上推出最新产品,集中体现标准化、大功率和智能云平台的趋势。
于充电桩企业而言,积极布桩依然是最按部就班的选择,而除了新建设施,竞争也转移到了云平台等解决方案上。竞争之外,更多运营商开始强调“开放共享”。
同时,根据政策和需求的变化,不少企业也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方向,从消费级市场瞄向企业级。
深圳特来电总经理荣春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大家都以为充电桩只是充电的连接器,是政策要求的配套设备。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将不是个人消费品,未来会形成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的拉动路径。政府和企业的拉动比从消费端拉动速度快很多。“真正有动力和迫切需求的其实是企业级。”
物流电动车新需求
除了充电设施企业,在本届展会上,北汽威旺、上汽大通、东风凯普特、新吉奥、南京金龙等新能源物流车品牌也纷纷借势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
荣春歌告诉记者,对于充电桩企业,物流行业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市场,给充电桩企业带来了新的需求点。
“车是物流行业的生产资料,无论是物流后端的最后三公里配送,还是物流前端需要用到大型箱货甚至集装箱、拖车都有可能电动化。” 荣春歌说。
的确,由于城市物流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物流车获得了更多青睐。近日,菜鸟网络推出新能源智慧物流车计划,拟在未来五年联合上汽等车企共同投放100万辆新能源智慧物流车;京东也承诺在5年内把数万辆货车全部替换成电动车。
虽然电动物流车数量有望提升,但短期内,因为物流快递企业对成本较为敏感,购置电动车的费用,以及车辆技术标准等问题使得目前电动物流车依然是租赁模式为主。
以深圳为例,虽然有针对纯电动物流车的通行优惠等政策,但截至2017年3月,深圳市纯电动物流车辆保有量11383辆中,有约98%的车辆属于租赁企业,物流企业购买比重只有大概1.8%,个人购买大概0.2%左右。而且车辆高度集中在个别租赁企业手中。
与荣春歌看法不同,深圳市新能源物流车辆推广应用中心主任谢海明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其实对于充电桩运营企业来说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
“深圳的物流企业是自己采购充电桩,建在自家的分拨仓库或分拨中心,不会对社会车辆开放,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谢海明表示,这样一来,因为利用率低,对于主要通过收取服务费盈利的充电桩企业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但他指出,虽然物流板块充电桩目前没有专业充电桩公司在建,而且很零散,没有规模化运营。这也说明针对于物流板块的业态模式的充电桩是空白的。“如果想要从事物流板块专业充电桩运营建设,充电桩运营公司可以找物流园区、商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需求比较集中的物业,进行沟通,建集中的充电桩,提供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