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消息出,不锈钢餐具泡茶会析出重金属,有毒。这瞬间让我们这些不锈钢爱好者人心惶惶。那到底这消息属不属实,有没有科学依据?
不锈钢的铬含量多
不锈钢是一类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侵蚀的合金钢的总称。它的发现者,英国冶金专家布雷尔利在1916年发现,含铬量较多的合金钢具有耐腐蚀性能,但在耐磨性上却表现不佳,这并不适用于发明它的本意——制作枪支。
不过,布雷尔利灵机一动,将它用在餐具上,从此这种不怕酸碱盐、优质廉价的钢材料就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给餐具材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不锈钢≠ 完全不生锈的钢
“不锈钢”这个名字会自然地让人们认为“这种钢材不会生锈”,而事实上,不锈钢并不是金刚不坏之身,它只是相对不容易发生锈蚀而已。
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铬元素的含量。当不锈钢中铬的含量达到12%时,在大气环境或氧化环境中,铬可以自发形成一层薄薄的钝化膜,阻止进一步的氧化与腐蚀,因此日常使用时一般不会生锈,也可能腐蚀速率比较低,肉眼不易察觉。
但是,在遇到酸、碱、盐(碱性物质对不锈钢的影响相对较弱)等物质或者钝化膜被破坏的时候,腐蚀的情况还是可能发生。
盛装茶水,金属会不会析出?
对于盛放饮料的不锈钢餐具来说,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重金属元素的析出量,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金属铬。
国标GB 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所规定的标准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钟然后浸泡24小时,不锈钢器皿的铬迁移量应不超过0.4毫克/平方分米”。
4%的醋酸溶液pH值约为2.5,与之相比,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茶水的pH根据种类和浓度各不相同,通常在5~7之间),对不锈钢的腐蚀作用也要小得多。
假设用pH为5.5的茶水来做这样的浸泡实验,要想迁移出0.4毫克的铬,大约需要246个小时,也就是连续浸泡10天,这还得是在保证不锈钢表面没有钝化膜存在、反应一直发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
在实际情况中,茶水不会在不锈钢杯里沸腾30分钟,而且由于钝化膜的存在,实际反应速度还会更慢。别提一杯放上10天的茶,很多人都没有喝隔夜茶的习惯(虽然隔夜茶并没有什么不好),因此无需担心合格的不锈钢茶杯泡茶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盛放牛奶、咖啡、汽水呢?
同样的,有学者测试了盛放牛奶、咖啡等饮料的不锈钢餐具,以及不锈钢电热水壶和咖啡机,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铬离子释放,并且也未检测到有明显的重金属释放。
对于碳酸类饮料,其pH值通常位于2.2~4.9之间,酸性明显高于茶水、牛奶和咖啡(浅度烘焙的咖啡pH在4.5-5.0之间)等饮料,属于中强酸的范围。虽然短时间内使用不锈钢餐具盛放并不会有明显的重金属离子析出,但个人认为还是玻璃杯比较合适,视觉上也更美观。
不锈钢容器放调料?建议换换
生活中常见的油盐酱醋等调料,基本可划为中强性酸碱盐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不锈钢材质的餐具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其本身的金属离子迁移量会增加,而且表面的钝化膜容易失去作用,加速腐蚀。
对于食盐、鸡精这类颗粒状或其他调味粉等粉状的调料,平时贮存时还应注意防潮,因此不锈钢材料也不适于用作这些调料的容器。
各种调料建议使用专用的容器进行盛放,既能保证其稳定不变质不受潮,又方便做饭时随时取用。
另外,建议大家不要将不锈钢餐具泡在盐水中,因为这种情况下,不锈钢可能被腐蚀,失去光亮的外表,每次使用后都尽量要清洗干净并拭干。
首选304钢,铬迁移量少
根据不锈钢的成分和结构,不锈钢分上百种,比如“301钢”、“304钢”。
这些编号指的是AISI的钢牌号。不同编号的不锈钢性能特点各不相同,它们有的更耐腐蚀,有的更易成型,有的则强度更高。
其中304不锈钢被认为是优质的餐具不锈钢材料。在常见不锈钢品种中,304钢是铬迁移量较少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首选304钢制成的器皿。
怎么判断是不是304钢?看编号。一般不锈钢制品上都会印有“18-0”,“18-8”之类的编号,前面的数字表示铬含量,后面的表示镍含量,“18-8”对应的就是304钢。不锈钢含镍量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也会随之提升。
除了材料,还应该观察不锈钢制品的“长相”。如果表面存在缺陷,也会增加铬迁移的可能,因此最好选择外观无明显缺陷、表面平整且光滑、光泽度一致的产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选择正规厂家和品牌,远离“三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