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彩电市场有两大消息:一是乐视因监管原因放弃了对美国本土最大的电视厂商Vizio的收购,二是日本老牌科技公司东芝因为巨亏或出售电视业务,而中国彩电品牌海信是潜在购买方。从这两条新闻不难看出,全球彩电业正处于一个格局重组的关键时期,而中国品牌有可能在格局重塑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拿下东芝有三大利好
东芝要出售电视业务并不奇怪,因为此前为逆转巨额亏损,东芝已先后出售了白电、医疗设备等业务,而闪存业务也正在出售的谈判中。
实际上,东芝虽然贵为电视业务的老牌企业,但近年来的状况并不乐观。2016年4-9月,东芝的电视业务销售额同比减少42%,仅为279亿日元,营业损益为亏损105亿日元。而在2015年底,东芝就针对电视业务做过一次调整,减持了与TCL集团合资的液晶电视销售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51%降至30%。此次要出售是东芝电视业务子公司“东芝映像solution”的过半股权,而业界传接盘者很可能是中国品牌海信。
在钉科技看来,海信如拿下东芝电视业务,有三大利好:
一是提升画质技术。海信一直以来对彩电的画质技术青睐有加,独家研发了ULED动态背光分区技术、Hiview Pro画质引擎芯片等,而东芝恰好 在画质技术方面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其拥有几百人的研发中心和两座工厂,一直专注于画质芯片和图像核心算法等方面,拥有数千项专利。如购得东芝电视业务,显然会有利于海信提升电视的画质水平。
二是拓展全球市场。东芝电视虽然整体境遇不佳,但在部分国家市场,东芝电视还有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比如,在日本市场,东芝电视品牌知名度仍然位居第二,高于索尼和松下。如果购得东芝电视业务,对海信的全球市场拓展大有裨益。
三是巩固全球前三的地位。海信是国内的第一大彩电企业,全球市场位列前三。但海信与身后TCL、索尼的差距并不大,而与三星、LG的距离又有些远。因此,要巩固全球前三的位置,拉进与三星、LG的距离,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扩大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对于海信来说,一方面自身有并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有拿下东芝的实力。此前,海信就已经购得夏普墨西哥的工厂,并获得在美洲的品牌使用权。其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其中海外生产基地3个;在全球拥有12个研发中心,其中海外研发中心共7个。
日系品牌集体没落
东芝出售包括电视在内的家电业务并不是首次。2016年,中国白色家电巨头美的,就耗资514亿日元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并获得了40年的品牌授权。东芝不断出售家电业务,折射出的是日系品牌在家电行业的集体没落。
夏普作为液晶鼻祖,其电视业务也不佳。在将墨西哥工厂以及美洲的品牌使用权卖给海信之后,夏普2016年又以38亿美元的价格将电视业务卖给了鸿海集团,正式放弃了自己运营彩电业务。
再看看另一家日系家电品牌松下。据报道,由于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业绩低迷,松下将对多个部门进行裁员,并有可能将液晶面板生产线出售。从财报看,松下预计2016财年的净利润为1300亿日元,同比下降20%,销售额为7.35万亿日元,下降4%,将创2012财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等离子电视业务的溃败,松下2011和2012财年都出现了超过7500亿日元的净亏损,并一蹶不振到现在。
除了东芝、夏普将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品牌之外,长虹公司很早就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海尔也收购了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先锋电视品牌在中国的使用权也早已卖给了苏宁。
从目前看,日系品牌中唯有索尼一家在苦苦支撑。索尼家电业务近年来经过一系列调整,出现了向好的态势,2月初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索尼的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了12.8%;2016财年,索尼各门类电子业务也都按计划进入到赢利性增长阶段。从全球份额看,索尼彩电也位居全球前五,成为5强中唯一的日系品牌。
尽管有索尼的支撑,但日系品牌的集体没落已是大势所趋,夏普、松下、三洋、东芝、先锋等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其家电业务都难逃业绩下滑被出售的命运。
格局重塑中的中国机会
日系品牌以及Vizio这样的品牌相继出售,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有些人会认为,日系品牌等出售的都是他们非核心的业务和资产,中国企业买到的只是一些过时的东西。钉科技认为,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
首先,利用资本杠杆扩大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是很经济的选择。联想购得IBM的PC业务,加速了联想的国际化征程;TCL购得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到现在都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系品牌的业务低迷期拿下他们的品牌、工厂和技术资源,实际上是找到了一块价值洼地,应该毫不犹豫拿下并好好利用。
其次,加强终端市场的能力建设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终端市场,从现在看,并非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属于低价值的领域。即便是智能化的IOT时代或AI普及的新科技时代,终端都是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和交互的载体,也是数据、业务、服务等内容和应用的载体,终端的价值一直都存在且会愈发重要。因此,中国品牌通过并购等手段加强终端市场的全球能力,既不过时,也不冒失。
最后,并购让中国品牌创新的基础更扎实。从目前看,中国品牌在并购的过程中,除了品牌资源之外,一般还会购得工厂、专利和研发机构等,而盘活这些资源,有利于消化吸收再创新,一些在日系品牌手中看似无用的资源到中国品牌手中有可能发挥更大的效能。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包括家电业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在重塑竞争格局,海信、海尔们应该抓住这一的机会,扮演推动格局重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