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症状:病叶最初出现黄白色至白色的圆形小斑点,斑点逐渐变浅褐色、紫褐色,最后干枯脱落、穿孔。
侵染规律:病原菌在皮层组织内越冬,以皮孔和叶痕附近居多。春季开花时,病原菌从气孔侵入叶片,随温度升高病原菌开始繁殖并形成病斑。最适发病温度25—26℃,当遇有降雨、大风天气时,病菌借风雨传播,并有利于病菌侵入,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控制施氮,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甜樱桃树发芽前,喷布一次波美4—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菌源,谢花后、新梢速长期,喷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3000倍液。
二、褐斑性穿孔病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形成针头状的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褐色病斑,后期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发生规律: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气温回升、遇有降雨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一般5-6月份即可发病,7-8月间发病最重。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谢花后到果实采收前,及采收后可喷施2~3次杀菌剂,可用的药剂包括: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戊唑醇2000倍液。可在雨前选择保护性杀菌剂,雨后选择内吸性杀菌剂,以保证药效。
三、褐斑病
主要症状: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紫色或褐色的坏死斑点,同时在斑点的背面形成粉红色霉状物,后期随着斑点的扩大,数斑联合使叶片大部分枯死。有时叶片也形成穿孔现象,造成叶片早期脱落。
侵染规律: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叶斑病。病菌在发病的落叶上越冬,樱桃展叶后,病菌开始侵染叶片,5-6月份开始发病,7-8份发病最重,果园密闭湿度大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首先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秋季彻底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数。或者在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每隔半月喷1次。
四、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病害,植株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因此是影响樱桃产量、品质和寿命的一类重要病害。
症状:为害樱桃的病毒有多种,不同病毒侵染症状表现各异,常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小,叶片出现斑驳、失绿、卷叶、扭曲、破碎、坏死、穿孔,树体流胶、树势衰退、丛簇,骨干枝甚至整株死亡等。
发病规律:樱桃病毒在树体上普遍存在,可通过昆虫、嫁接、种子等传播,受侵染的树体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具有潜伏侵染期,当肥水不足和树势衰弱时容易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