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 “刷脸”时代即将来临

   来源:黔优网责任编辑:优优  时间:2024-05-27 13:27:19 浏览量:17

  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领域,人脸识别的潜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很多科研团队也都致力于将人脸识别这项技术能够和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的为百姓服务。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脸识别正在被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金融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

  何为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如今,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限在商务场所中,它已经以各种智能家居 的形式逐步渗透到平常百姓家。

  人脸识别技术有许多种。第一种是最初级的,也被称之为脸部探测,通产用在手机摄像头上,在拍照时对脸部自动对焦。第二种是脸部分类,分辨脸部肌理,但是能够判断的信息也很有限。其他的脸部识别技术则有着更复杂的使用场景。比如一些软件使用脸部识别技术进行用户身份核实,在摄像头捕捉到确认画面时激活电脑或是手机。最令公众产生警觉的,是用来探测未知用户身份的脸部识别功能——也就是将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和身份数据匹配。

  与可以数据化的网络终端代码不同,任何你的账号和密码只要通过验证都可以进行更改,而人脸识别数据则完全不同,人脸数据和公众用户的其他生物数据一样,改变成本非常高,有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脸识别成为一种我们所有人无法逃脱的“数据链路”。

  应用广泛 前景可期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脸识别正在被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金融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

  去年开始,刷脸取现、刷脸开户积极推进,阿里、腾讯先后推出刷脸支付计划,今年3月26日,北京市2016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统一测试首次启用人脸识别技术以验证考生身份。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人们对私密信息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广泛普及于相关领域。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人脸识别技术的入口价值不可低估,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人脸识别全球潜在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全球领先,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战场,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互联网金融和安防领域将成为人脸识别应用爆发的急先锋,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远程人脸识别 身份证件核实”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可有效解决面签难题,人脸识别技术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标配;而在安防领域,人脸势必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治安管理成本,应用前景极佳。

  国内生物识别产业向人脸识别过渡

  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较单一,过于集中发展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总和,即大约为50%。指纹识别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门槛最低,因此得到率先发展。不过,作为接触性的识别技术,指纹采集头常常容易损坏,需要定期更换;约有5%的人指纹较浅,不易采集;再加上指纹识别对位置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出现较高的抗真率,以上因素限制了指纹识别未来发展,这就为人脸识别带来了发展机会。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精准度更高,且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基于以上特点,人脸识别将可取代指纹识别在生物识别产业下一阶段迎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得到使用。预计人脸识别市场将快速爆发,到2015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总体上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集将成为各行业的着力点。当前的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应用上难免会出现一干问题。也许今后的生物识别技术将向多元化交错发展,取长补短,而生物识别技术的市场前景,仍然值得人们瞩目。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 “刷脸”时代即将来临,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588087.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