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中,AI和机器学习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模型的出现,让人们对未来技术和工作的性质产生了新的思考,很多家长朋友们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GPT已经可以写代码了,孩子们还有必要学编程吗?
程序员这一职业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到底什么样的岗位才能在未来不被AI淘汰?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在关注,科技圈的大佬们同样也也在探讨,今天就跟小码姐姐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吧!
李彦宏和周鸿祎的隔空“交火”
在3月9日的央视《对话》·开年说节目上,百度CEO李彦宏大胆预言:“基本上以后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所有人只要会说话,甚至连写字可能都不用,就具备今天程序员所具备的能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还有网友调侃说,李彦宏应该先开除百度的程序员。
在李彦宏发表观点后的次日,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便在社交媒体上直接驳斥这一观点:“未来计算机专业、程序员行业还是朝阳行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这个趋势未来五到十年不会减弱。”周鸿祎说:“尽管未来人人都会用电脑,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AI时代更需要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他们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
两个看似完全相反的结论,也成为了网友关注的焦点——这编程,到底是学,还是不学?
小码研究院院长韩潇表示,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只是所站角度不同:
AI工具本来也是一款软件,也是由更加出色的软件开发岗位来设计和完成的。李彦宏认为未来不存在程序员岗,是指的最为基础的一线码农。而周鸿祎认为AI时代反而需要更专业的程序员,是指的具有更高科学素养、更强创新意识、更具韧劲品质的程序员,因为需要他们来改变世界。他们的观点其实不冲突。就如汽车会自动驾驶了,靠卖体力的司机岗位可以不存在了,并不代表设计自动驾驶汽车的工程师可以不存在了。能设计好汽车的人,若不会驾驶,那他如何想象复杂的路况和处理方案呢?
因此,编程教育在AI时代会更加必要,学习编程未来并不一定会做程序员,但编程学习过程中提升的计算思维能力是AI时代中任何学科和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基础素养。
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国家在行动
AI的发展,势必将改变人类的工作性质和市场对技能的需求,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又如何保障孩子在未来的科技洪流中不被淘汰?
别着急,其实国家早已开启了相关布署:
· 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并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视其为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基石。这也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科学教育应尽早开始,从孩子抓起,通过丰富的科学实践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 2023 年 5 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浙江、广东、福建、河南等各省份中今年年初积极响应号召推出了地方新政,致力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 全国高校也不甘示弱,开启了“抢人大战”,招收信息学人才。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收冬季研学活动
不难预测,之后越来越多知名高校也将会从低年级段选拔具有科技素养的好苗子。所以如果孩子对科技类知识感兴趣,非常推荐让孩子们培养一些和编程、AI相关的兴趣爱好,从小就开始接触科技相关的孩子们,在未来也可以抢占到很大的升学优势和竞赛先机。
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环境中,少儿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孩子们适应和利用这一技术变革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 创新思维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可以处理许多重复性和逻辑性强的任务。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未来解决那些机器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不被机器所替代。
2.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孩子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这在与人工智能互动和合作时尤为重要。即使是同样地使用ChatGPT,不同的人提问方式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将能利用ChatGPT获得更优质的答案。
3. 数字素养:理解数字世界的运作方式,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是在人工智能环境中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数字素养不仅仅是能够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4. 伦理和社会责任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对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培养孩子们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中作出负责任的决策。
在强调以上能力的同时,对编程学习的重视成为了自然而然的延伸——编程不仅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技能,更是一种训练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编程教育,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控制机器,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学会如何与机器合作,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
因此,编程不仅是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更是他们在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