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春节里的故事作文(记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来源:黔优网责任编辑:优优  时间:2023-11-30 20:31:44 浏览量:36

熬夜守岁

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大怪兽,形貌狰狞、生性凶残,尤其喜欢吃人,人们都很害怕这种叫年的怪兽,简直是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蹿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天视为生死关口——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赶回家,提前做好晚饭,然后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栓牢,把宅院所有的门窗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除此以外,人们还在吃饭前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大家谁也不敢睡觉,挤在一起聊天壮胆,慢慢地,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夜守岁的习惯。

放鞭炮,穿红衣

过年放鞭炮,穿红衣的习俗,也和年兽有关。

每到年兽下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关闭门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可是,有一次,又到了年兽下山的日期,有两个小孩特别淘气,不听妈妈的叮嘱,偷偷跑到街上去玩,他们又蹦又跳,还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这时,饥肠辘辘的年兽正好走了过来,看到两个白白胖胖的小孩,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年兽正要扑上去吃掉,突然看到小孩手里有样长长的东西,一边冒着白白的浓烟,一边噼里啪啦地怪叫。年兽以为这是人类新发明的、专门对付它的神秘武器,吓得转身就跑。

年兽正跑着,忽然看到有户人家正在关窗户,站在窗前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衣服,特别鲜艳,年兽一看到这种鲜艳的红色,眼睛立刻像着了火一样痛,于是顾不得吃东西,嗷嗷叫着逃回深山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知道年兽害怕鞭炮声和红衣服,于是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穿红衣,放鞭炮。

送灶神

有些地区,把腊月二十三定位年节的开始。

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买又黏又甜的糖送灶神,目的是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灶神之后,正月初四再把灶神接回来。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像即可。

相传,灶神本来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输光了家产,连媳妇都卖了,最后以行乞为生。他的媳妇又嫁到一个殷实的家庭,赌徒行乞时无意中遇到了妻子,羞愧难当,钻进灶火中把自己烧死了。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了灶神。

桃符与春联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下,门边站着两个神仙,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天下的鬼魂都畏惧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供在自家门口,用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再后来,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来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三来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后来,人们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贴门神

在许多地区,仍旧保留着春节贴门神的习俗。

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有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具有超高的捉鬼擒魔的能力。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魑魅魍魉战斗。

除了神荼和郁垒,民间信奉的门神还有唐朝的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有段时间半夜经常听到门外鬼魅呼号,彻夜无法安睡,于是就让这两位武艺超强的武将手持兵器立在门的两边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干脆找人把这两位武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慢慢地,这一习俗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叔宝、尉迟恭也成为人们信赖的门神。

倒贴的福字

春节的时候,福字之所以要倒贴,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春节前夕,恭亲王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谁知,有个家丁不识字,竟将“福”字头朝下贴在了门上。

恭亲王福晋看了十分气恼,就想鞭罚家丁。恭亲王府的大管家是个善良又能言善辩的人,连忙跪下来替家丁求情:“禀告福晋,奴才听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这是喜庆的前兆啊!”

恭亲王福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如果吉祥的话说一千遍,金银财宝就能增加一万贯。都说奴才没学问,没想到他还有这招式呢!”于是一高兴,嘉奖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

这可真是因祸得福!

压岁钱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出来捉弄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吓得哭起来,然后是发高烧,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疯疯癫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异常珍贵,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祟来了,变出一股冷风吹灭灯火,然后用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祭祖

中国人特别注重感恩,春节祭祖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古时候有个叫丁兰的樵夫,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每天,丁兰去山上砍柴,到了中午母亲就给他送饭。由于母亲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再加上山路陡峭,母亲每次上山都要花很长时间。丁兰嫌母亲走得慢,常常抱怨母亲。因此,每次上山给丁兰送饭,母亲都特别紧张,生怕又挨孩子一顿批评。

有一次,丁兰看到一只小乌鸦在四处寻找食物,然后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已经老得不能飞翔的乌鸦妈妈。丁兰很受感动,心想:一只小鸟尚且懂得感恩父母,我作为一个人,怎么能那样对待母亲呢?于是决定以后好好孝敬母亲。

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送饭来了,丁兰激动地朝母亲迎上去。丁兰本想扶母亲一把,没想到母亲竟以为丁兰要打她,吓得转身就跑,一不小心掉进旁边的一条河里淹死了。

母亲死后,丁兰特别伤心,每天都在思念母亲。后来,他在木板上刻了父母的模样,供奉在家里,每天祭拜。

据说,这就是中国人祭祀的由来。

接财神

正月初四接财神。

北宋时期,有个宰相叫蔡京,特别有钱,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的生日恰好是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拜。后来蔡京被罢了官,发配到偏远的岭南,百姓便另外换一个财神供奉。当时宋朝的国姓是赵,于是就给新财神取名叫赵玄坛。

据说,蔡京做宰相期间干尽了坏事,百姓恨透了他,临去岭南时,他随身带了许多钱,可是途中谁也不肯卖东西给他,又沮丧又劳累的他最终死在了半路上。

元宵姑娘

汉武帝时期,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善良又风趣。有一年正月,东方朔正在御花园欣赏梅花,突然发现有个宫女在一棵梅花后面掩面哭泣。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自从进宫后就再也没见过家里的亲人,特别想念父母。东方朔见元宵哭得可怜,就决定帮帮她。

东方朔会占卜,于是跑到汉武帝那儿说:“本月十六玉帝将令火神君将火灾给长安百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元宵姑娘做汤圆最好吃,为什么不让她做一些供奉给火神君呢?另外,再让全城的臣民家家户户挂灯笼、点鞭炮、放烟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再通知城外的百姓,十五晚上全都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到处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非常热闹。宫女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元宵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花。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因此春节习俗也就有所不同,背后的故事也就各不一样。本篇只是分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传承。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春节里的故事作文(记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4843.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