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昔闻洞庭水全诗赏析(登岳阳楼的思想感情)

   来源:黔优网责任编辑:优优  时间:2023-11-30 20:26:34 浏览量:32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第一, 从意境上来说。

该诗意境开阔宏丽,又从阔至狭,收放自如,可说此诗胜在意境。宋代唐庚《唐子西文录》曾评:"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物是人非……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世人又怎么能理解这表面上平平淡淡的两句包含着多么深刻的感情呢?是怎样压抑着自己的心情吐露出这样简单的两句诗呢?这一联本就含有沉郁之感。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境及其阔大,历来为人所称赞。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已然境界很壮大,但杜诗短短十个字写尽了"日夜乾坤",显然境界更为开阔,后人也认为如此。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以至于后两联无法接上,很多人以为后两联是诗的败笔,实则不然,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写得如此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最后一联,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这样收放自如的笔力,自然就压倒了后人,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写岳阳楼的诗了。

第二, 从思想感情上来看

该诗蕴藏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独为自己,更是为了

整个国家和人民。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这就是该诗创作的背景。

一生流离漂泊不定的诗人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该有着怎么样的心情呢?感慨岳阳楼风景的壮丽,为祖国大好河山而心折;回顾自己辛劳的一生,慨叹青春不再,时光飞逝,功业未立;联想如今自己凄惨的境遇,自怜自伤……

不,这些都不够。因为普通的诗人会想起自己,而只有杜甫,他回想起国家,回想起那个多灾多难的唐王朝,还有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戎马关山北",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二三联绝非仅仅写景,而是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

相比之下,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等在感情上"小"了很多。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昔闻洞庭水全诗赏析(登岳阳楼的思想感情),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4359.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