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综合其他 » 正文

苏堤清明即事翻译(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欣赏)

   来源:黔优网时间:2023-11-30 20:25:51 浏览量:22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格式】七言古诗

【名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基调】踏青游玩的清明诗

【年龄】不详

【译文】

梨花风起后不久便是清明,此时春光明媚,游人争相出城踏青游春,西子湖畔,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游人归去,笙歌已歇,但此时湖畔的青翠杨柳中,万树流莺,歌声婉转,令人陶醉。

【注释】

苏堤: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期修建的一座堤坝,被称为苏堤。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shēng)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是一首纯粹描写踏青游玩的清明诗。应该是诗人在快到清明时分游览西湖所作,抒发了诗人对清明时节西湖美景、春景的喜爱与赞美,以及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考点】

考点1:这首诗歌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视觉:梨花飘落,游人出行;听觉:笙歌四起,流莺鸣唱。

考点2:这首诗歌描绘了清明节游春的乐境,说说三、四两句是如何表现游春之乐的。答案:“日墓笙歌收拾去”,到傍晚时分吹奏的乐器声才渐渐停止以游人的纵情表现游春之乐;“万株杨柳属流莺”,用黄莺的欢快恣情衬托游人游春之乐。

【赏析】

“梨花风”,是传统节气说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春分一候海棠风,二候梨花风,三候木兰风。诗中所写的时节便是梨花绽放的春分二候时分,到了清明前后差不多是盛花期,所以诗里也就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正是点明了这首诗的节令正在清明。

古人极其重视鸟语花香的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浪漫的古人们要在清明的大好时分去踏青赏春,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所以才有“游子寻春半出城”,游人争相出城踏青游春,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一个“半”字可以想见出城游玩的人之多、西湖之热闹。西子湖畔,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可是,这美好的春光可不仅仅属于笙歌鼎沸的人类,同样也属于默默开放的野花和自由自在的啼鸟。喧嚣的白日终于结束,夕阳西沉,似乎春日才真正回,垂柳迎风摇曳,流莺开始鸣唱,似乎只有这夜幕来临的傍晚才是它们最终的归宿!也正如苏东坡所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如此之美,唯西子湖畔尔!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侧面衬托。

这首诗对西湖春光和游春盛况的描写,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烘托:(1)游人。游子寻春“半出城”,可见人多,“朝而往,暮而归”可见西湖胜景令人流连忘返。(2)流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的白日,世界被人类“强占”;日暮来临之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重新成为春天的主人,尽情的鸣唱!黄莺匿迹,是因人声喧闹,而流莺千鸣百啭,正说明西湖春景的美丽。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苏堤清明即事翻译(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欣赏),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4139.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