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综合其他 » 正文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叶圣陶先生的事迹)

   来源:黔优网时间:2023-11-30 20:23:03 浏览量:175

人物简介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10年,在教学方法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学界称它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对语文课本的编写给予极大的贡献;他还是社会活动家,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他是谁呢?他就是叶圣陶,名满华夏的教育学家和文坛巨擘,在语言艺术造诣上声名显著。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十分高的评价。

精彩故事

叶圣陶之所以在教育界和文学界名声斐然,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

他出生时家境贫寒,但是江南水乡地区向来重视教育,因此叶圣陶的父亲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早早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一大堆规矩。在如此耳濡目染下,再加上叶圣陶从小过人的天资,据说他6岁时认识至少三千字,并且很快就能熟背《四书》《诗经》等古典书籍。叶圣陶父亲对他对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教育上,他觉得小孩子应当多多见世面,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于是叶圣陶年少时,常常随父亲出外收租。另外,父亲也带他拜年、贺寿、参加婚丧,通过参加各式典礼让他见识到了社会风土人情,也让他早早体会人间的人情冷暖。这些场景都为他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现实素材。这些都离不开父亲的培养以及他儿时的所见所闻。

而父亲对于叶圣陶的教育方式,也潜移默化地让他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后来,经过努力,叶至善考入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

可是,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就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刚进中学就留级,叶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难过得哭了。

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他的学习,她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

和儿子的对话中,他感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并不责备孩子,只是说,不要哭,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叶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

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习题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更感兴趣了。

孩子的兴趣广了,叶圣陶很高兴,鼓励孩子说:“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这‘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还在社会生活中。”

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小至善,借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这个在小学和中学留过四次级的孩子最后成为一名少儿科普作家和优秀编辑。

“我”的解读

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人生经历,叶圣陶形成了他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叶老先生在自己的家庭里,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发挥了将儿孙培养成栋梁之才的作用。

叶老主张人像树木一样生长,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而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顺着这个长处去发展即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追求润物细无声,其高明之处在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启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觉,让孩子自觉成才,而不是揠苗助长式的强制、苛求。

他一生倾注于语文教材的编辑和语文教育,是我国语文教学的开拓者。叶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启发。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关于叶圣陶的故事(叶圣陶先生的事迹),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3236.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