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综合其他 » 正文

秋词刘禹锡创作背景(刘禹锡秋词赏析)

   来源:黔优网时间:2023-11-30 20:19:07 浏览量:5

秋风起,秋落叶,又是一季秋意浓。每到这个时候,悲秋伤秋之情总会不时地涌上心头,这一点古人和今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诗坛有了一曲曲悲秋之作。

一向洒脱的李白,在秋月下写下了《秋风词》,“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诗仙的秋天满满的相思之苦。而沉郁的杜甫,在秋高风怒时写下了《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中的杜甫令人心疼。而到了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令人不忍卒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何等凄美。

但秋天到了诗豪刘禹锡手中,则体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情。对刘禹锡来说,悲秋伤秋是别人的事,他的秋天一片晴空万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刘禹锡的《秋词》,此诗写于刘禹锡34时。20岁不到刘禹锡就诗名大震,21岁考上进士,而后更是一路做到监察御史,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可就在春风得意时,他因新王上位被贬,此时刘禹锡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全诗短短几句却彰显其一生的豪情。

《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是一组诗,共有两首,第一首一直是后世眼中的经典,但第二首其实也并不差。在第一首诗中,刘禹锡开篇就直抒胸臆,文人墨客皆悲秋但他却不以为然,他认为秋天之美远胜春天。而后两句为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鹤凌云”的壮景,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一只仙鹤推开云层冲向云霄。此情此景下,刘禹锡的诗情也飞向了万里碧空。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并没有细写秋天之美,只用一只凌云鹤便写出了秋天的生机,也注解了为什么说“秋日胜春朝”。整体说来诗人并没有用特别壮丽的语句,却形成了极强的张力,原因就在于“排”、“引”两个动词的使用,它们不轻意间就提升了诗的格调,不可谓不高明。

而第二首诗则从细节上诠释秋天之美。山明水净的秋天,夜霜初降;树叶也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有黄有红一片缤纷。此时登上高楼,一片秋意清澈入骨让人沉静,与绮丽使人狂的春色相比,不知好上了多少。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刘禹锡抓住了秋山、秋水、秋霜、秋叶的特征,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极美的秋景图,它是明净的,但同时又是多姿多彩的。而后两句则将秋与春作对比,与第一首诗遥相呼应,通过触觉的感受将秋意写得灵动起来。

通读全诗,我们不但读到了秋之美,更读懂了刘禹锡的豪情,再苦再难豪情不减。最难得的是,他是这样想的,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此后刘禹锡一路被贬,在西南边陲待了20多年,但当白居易赋诗同情时,他仍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情之语,这样的诗豪名不虚传。

828年在被贬岭南14年后,刘禹锡回到京城,来到玄都观。当年因为在这儿写了首诗得罪了权相武元衡,如今一回来他别的事先放下,重来旧观写了首《再游玄都观》。在这首诗中他轻描淡写的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霸气指数堪称唐诗之最,这样的诗豪当真是小人惹不起的。

 
 
没用 0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黔优网以上展示内容来源于用户自主上传、合作媒体、企业机构或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文章涉及见解与观点不代表黔优网官方立场,请读者仅做参考。本文标题:秋词刘禹锡创作背景(刘禹锡秋词赏析),本文链接:https://www.qianu.com/news/351970.html,欢迎转载,转载时请说明出处。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信息,或您发现该内容有任何违法信息,请您立即点此【投诉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也可以通过邮件(邮箱号:kefu@qianu.com)联系我们及时修正或删除。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