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磁悬浮列车来自德国。2002年12月31日,由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在上海建设的磁悬浮列车全线试行,并于2003年1月4日开始正式商业运营。该系统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为我国发展磁悬浮列车积累了经验。中国的磁悬浮列车研制起步较晚,但研制速度较快。研制载人磁悬浮列车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是在1992年。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来推动的列车,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减少了摩擦力,行走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中低速磁悬浮则多数在100-200公里/小时。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Kemper)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继而申请了专利。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研发。
2019年5月23日,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列车可以填补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对于完善我国立体高速客运交通网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