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润滑模式必须是在润滑油黏度与运动部件的转速、负荷配合适当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负荷增大或变动、润滑油黏度降低、部件转速下降时,摩擦面的微凸体将会接触,其余部分被极薄的油膜隔开,这时的摩擦系数将增大到0.05——0.15,并出现可控制的磨损。
这时对摩擦副的减摩抗磨作用,不仅取决于润滑油的黏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润滑油的化学成分与摩擦副表面的相互作用,这就是边界润滑状态(模式)。
边界润滑有三个特点:
1、金属透过油膜接触或粘接时 ,是发生在一些孤立的微凸点上。
2、降低磨损的效果比降低摩擦显著,比起干摩擦来,磨损可降低到1/100000,摩擦仅下降 1/20左右。
3、降低磨损的原因主要是减小磨损下来的金属碎片的大小,边界润滑能防止金属表面较大面积的粘附。
边界润滑是设备润滑中最普遍的润滑模式,即使液体动力润滑为主的部件也会出现或存在,这是目前设备出现“正常磨损”的主要原因。更是设备造成能源消耗过大的主要原因,设备管理者很容易忽视边界润滑的存在,而认为设备运转正常,这很容易造成我们的错觉。
对于克服边界润滑的方法,过去都是通过改善润滑油品质或提高摩擦副的加工精度来实现,但效果的改善受到金属加工工艺水平的限制,因为摩擦副表面在我们肉眼看来是很光滑的,但实际是坑凹不平的,这是受金属本身存在的点、线、面、体缺陷的限制。
现在通过向润滑油中添加抗磨剂、金属表面调理剂、金属表面改性剂等产品,利用微流变塑性整平技术,就很好的改变了金属表层的结构和形状,这些产品均能通过热、摩擦环境、压力等条件对摩擦副表面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光滑坚硬的表面,大大的降低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和波度,使得金属表层摩擦系数降低到0.001——0.005,大大地减少摩擦和磨损。
这就使得由摩擦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如机械磨损、能源浪费、热危害、噪音污染、振动、频繁的维护保养等等得到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