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一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三峡雄奇壮丽的景色,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这篇经典之作,不仅是描绘三峡风光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通过细致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领略到三峡的壮美景色,并从中汲取人生哲理。以下内容是关于三峡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三峡的景色描写有何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从三峡七百里长的河段开始,两岸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几乎没有间断的地方。层层叠叠的岩石峭壁,遮天蔽日。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原文: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过山陵,顺流而上和逆流而下都无法通行。即使是紧急的王命要宣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中间行程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赶不上这种速度。
原文: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春秋两季,河水清澈,白浪翻滚,绿色的潭水倒映着周围景物。高耸的悬崖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飞流直下的瀑布,在山间飞溅,景色清幽秀丽,雄伟壮观,充满了趣味。
原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山独响,哀转久绝。
翻译:
每当晴朗的早晨,或者霜降的清晨,树林寒冷,山涧寂静,常常有高高的猿猴长声哀鸣,声音凄厉悲凉,在空旷的山谷里独自回响,哀怨的曲调久久不绝。
三峡的景色描写特点
李白在《三峡》一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三峡壮丽雄奇的景色,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通过“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语句,描绘了三峡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景物变化,动态描写: 文章不仅描绘了静态的景物,还刻画了江水涨落的动态变化,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等语句,展现了三峡水势的汹涌和变化。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文章通过描写猿猴的哀鸣,渲染了三峡的静谧和空旷,与之前对山川河流的描写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意境更加深远。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李白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三峡壮丽的景色,并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
三峡的艺术特色
除了景色描写上的特点,《三峡》一文还展现了以下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 作者将自身的感受和情感融入景物的描写之中,例如描写猿猴哀鸣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壮阔的敬畏之情。
虚实结合: 文章既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对虚境的想象,如对水流速度的描述,以及对猿猴哀鸣声的渲染,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象,并以时间为线索,将景色和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