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偃旗息鼓 相关的内容,包括出处,解释等。
【偃旗息鼓出处】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疑云有伏兵,引去。”
【偃旗息鼓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与蜀国争夺汉中。魏军将粮草运往汉水北山寨中屯积时,蜀将黄忠率领人马前去劫粮,反被魏的援军团团围住,脱身不得。赵云久等黄忠不归,带上几十名轻骑出营探察,正好与曹操的大军相遇。赵云数十骑奋力抵挡,才冲破敌人重围,退回自己的营地。曹操驱军猛追,直扑蜀军。蜀军副将张翼见赵云退回本寨, 正要闭门拒敌, 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 放倒军旗, 停止击鼓。”而他自己单枪匹马, 立于营门之外。曹操看到这种情景, 怀疑赵云设下伏兵, 下令立即后撤。事后, 蜀主刘备欣然称赞说: “子龙真是一身是胆!”
放倒军旗, 停击战鼓。偃:仰卧, 引申为倒下。原指隐蔽目标, 迷惑敌人。后亦指休军罢战或中止某事。亦作“掩旗息鼓”。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秦显家的听了, 轰去了魂魄, 垂头丧气, 登时掩旗息鼓, 卷包而去。”郑振铎《神的灭亡》:“为了你, 也为了你的同伴们, 你该设法阻止这非法无天的叛逆的行动的发展, 劝他们趁早的偃旗息鼓!”唐弢《海山文集》:“阶级敌人是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的, 他们决不愿意从此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