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烂大街的话,你我都知道: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它延伸出来一句话是:为什么我们的品牌营销想法一套一套的,公司品牌却依旧弱爆了?
我有个体悟,和你分享:
每个人和公司,其内部都存在三条完全不相干的线条,分别是想法线、决策线、执行线。
请注意,这三条线是完全不相干的。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
一、想法线
先说说第一条:想法线。
想法线,往往是一个普通人或者一家普通公司最活跃的线。
这些想法可能是见识,也可能是创意、讨论、想法、意见……它是异想天开这个词的来源,它是我们的资源包和弹药库,有了当然比没有强。
但它有个副作用,它会给人一种错觉:想法多就是成功。想法多好像更成功。然而,这毫无关系。想法只是想法。
举个例子:最近我接收到了很多关于新冠疫苗的信息,大量自媒体和社区宣传都在说疫苗的事情。
我甚至也投入时间研究了三种类型疫苗的区别,也知道了身边有哪些朋友注射了疫苗,甚至连疫苗的各种副作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我可真是个疫苗方面的专家啊!
于是我每天都在想我要不要去打疫苗,算下来这个想法在脑子里竟然已经来回盘旋了数月之久。
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思考这个“想法”。
咳!我真是太闲了。
品牌营销的道理也是如此。
知道很多品牌的道理、创意、各种牛叉的案例、别人公司如何如何操作的,都是想法这条线里的东西。
知道这么多东西,有很多想法,固然很好,可是不要陷到这种“知识和想法”的沾沾自喜中。
有时候,大多数时候,想法本身毫无用处。
二、决策线
再说说第二条线:决策线。
决策线,是一些牛人或者一家卓有成效的公司重视的线。
他们善于决策,在犹豫不定和“什么都想要”之间懂得做减法,知道“战略就是做减法”的意义,而且一旦做了决策很少来回犹豫,否定自己。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从诸多想法里,摘取要点,做出决策?
答案很简单:不愿意承担责任。
做任何决策,小到选哪家店的外卖?大到公司品牌定位落在这里行不行?都需要承担责任。
一旦结果不好,做决策的人是要经历挫败和指责(包括自我指责)的。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做决策。美其名曰:选择困难症。
其实啊,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这种决定叫做:我决定不做决定。拖来拖去,事儿都拖黄了。
再说回打疫苗的事:本周我终于做了个决定,那就是尽快去注射疫苗。做完这个决定之后,一下子感觉自己清理了一件待办事项。
开心!
问题又来了:我竟然把“决定注射疫苗”,当做了事情的完结!
决定完了,这件事就结束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很开心的享受着“决定”带来的清爽。殊不知,这对我的身体来说,没啥X用。
做品牌营销的决策也是一样。
很多公司都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品牌的精确定位和梳理,然而在定位和梳理过程中,这个不舍得砍掉,那个不能减去,最后妥协出来的,还是一个混沌不清的“中庸”结论。
这样的决策,在我看来,本身就也是拖延。
决策就是决策,需要有人承担风险的。不存在风险就不叫决策了。
工作中,有时候一着急,我常常会催着客户们做决策,甚至有时候我会高喊一句:这个决定出了问题算我的!
殊不知,他们也非常明白我并不能真的承担什么后果,但是涉及到品牌营销这样的专业领域,需要有人跳出来要承担,才会让大家觉得舒口气,于是,决策很快就做下来了。
三、执行线
到了第三条线:执行线了!
执行线,这是完全不同的第三条线。很多非常厉害的人或者公司,其实就是在这条线上比较发达。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我们常常会觉得某人或者某公司平平无奇,想法也不出众,但是居然风生水起盆满钵满。
为什么?这个世界不待见聪明人了吗?
不是的,是因为这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人或者公司,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执行线特别发达。
执行有什么难的?执行太难了好嘛!!!
当我决定去注射疫苗之后,竟然到现在还没注射成功。
我的身体、时间统统不听使唤。总觉得很多事情的优先级要比注射疫苗重要多了,等一下,我要接个电话!等一下,我要吃个饭!等一下,我要见个人!……总有很多等一下。
终于有一天,我推开了所有的事情和阻力来到注射疫苗的地方。
在距离注射点50米的地方,接听了一个电话。当我挂完那个30分钟的电话,走到注射点的时候。
门口的告示赫然显示:下午15:00结束注射。
彼时的时间:15:20。
苍天啊!
你看,这就是执行。这就是执行中的各种幺蛾子。
这还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执行,更不要说涉及到一群人的协作执行了!
同样,在品牌营销的执行中,这样的类似情况也会存在。
明明做好了一个品牌营销方面的战略决定,结果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事情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好好的决定,到了财务部门那里,到了技术部门那里,到了法务部门那里,到了所有的优先级里,马上变成了一件优先级无限期往后推的事。
推着推着,事情就黄了。要么就是妥协,东妥协一点,西妥协一点,等到跟所有部门妥协完一遍。
这个决定,早就变得面目全非。
我经历过一些公司在品牌营销执行层面的pk,求爷爷告奶奶的去拢资源搞事情,过程中不断妥协,执行人越来越气馁,最后,心气满满的执行人也放弃了。
一个好好的决定,在内部的阻力下,无疾而终。
很多企业,在执行这条线上,有一种神奇的能力:我单方面阻止不了这件事,但是多个部门拖三堵四联手,能生生拖黄这件事。
每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德鲁克先生说的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文化,能生吃了战略。
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篇平平无奇的文章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知行合一”的老一套论调嘛!事实上,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知行合一是常识,有什么好演绎的。
错。
看到这里,你应该看出来,这篇文章在分享的,是一个方法论:
那就是从内心里,有意识的,把做事分成三条完全独立的线:想法、决策、执行。
当他们分别独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产生一个神奇的现象:你会发现此时此刻,自己或者这件事正在哪条线里。
一个结论就是:
任何想法和决策,如果最后不进入到坚决执行那条线里的话,前面的工作,算是白忙活。
作者:李倩说品牌
来源:李倩说品牌